郑家大屋是典型的岭南宅院风格,但又深受17、18世纪异国建筑风格影响,随处可见的中西合璧,让人大开眼界。岭南建筑装饰一般都有轻巧、精细、艺术的地方装饰,比如郑家大屋的灰塑,像一副立体画卷一样雕在门楼墙身中部,属于中式建筑装饰文化的一种,在历经了沧海桑田后,其依然保持着栩栩如生的形态,明艳动人。
时间: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,下午五时三十分停止进入参观,星期三及星期四闭馆。
进入郑家大屋的正门,眼前是一条齐整的石砌轿道。大概在很久的以前,往来郑家的形形色色的贵客们,都是在这里上马下轿,迎来送往,交接寒暄。斑驳的墙身,述说着一个大家族的历史变迁。据说郑家大屋曾经遭遇过一场严重的火灾,大概就在那时,留下了这熏黑的,残垣断壁的一幕。
郑家大屋主要由两大堂口组成,分别是余庆堂和积善堂,每个堂口又分为前厅和后厅,中间用天井隔开。余庆堂的前厅,完全的岭南派风格。后厅绝对的正气和精致,实木地板、红木屏风与家具,从古色古香的窗望出去居然是澳门提督马路新建的一大地标——灏景峰,一边体验着旧时富人大宅的奢侈,一边看着今人蜗居的“奢侈”,圆形的月门,典型的园林艺术,所以说郑家大屋是岭南建筑的最佳代表之一,总能在这里感受到一种东方含蓄之美。
郑家大屋的外墙壁大致都如这般残破不堪,虽然其上雕刻着精美的灰塑,内里也被翻修一新,但外围都是按照“以旧修旧”的方式来修葺的,所以在这外墙上依稀可见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。隔着墙上的花窗可窥见街道上的邻家风景。中式的门窗与欧式的立柱毫无违和感,中西合璧的味道完美体现其中。
郑家大屋门楼入口是传统的广东式凹门斗做法。入口内部右侧墙上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灰塑门官。门官设置在澳门建筑中很常见,其做法也反映主人的喜好和经济状况。位于大堂巷七号的卢家大屋门官由精美的砖雕构成,相反郑家大屋这里的门官则以简朴为主,衬托建筑恢弘大气的格调。在修复的过程中,发现这个门官共有十八个颜色层,也就是在历史上它经历了不下于十七次的翻新或修改。除中式传统建筑做法外,入口空间上也受到一定的西方建筑影响,如假天花以及拱形门洞。这种拱洞有别于传统半圆拱的做法,但于澳门同时期建筑中也是常见的形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