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种味道,都有一个故事。要体验香港的地道生活文化,可以从吃开始。您可以在茶餐厅尝到殖民地时代的美味、在大牌档吃出香港地道风味,也可以在港式西餐厅一试“豉油西餐”的滋味。探索香港食文化旅程,从现在开始!
茶餐厅
过去香港人饮茶,有唐茶、西茶之分。唐茶是饮茶点心,西茶则是红茶咖啡;去饮西茶,就是去茶餐厅的意思。茶餐厅这种香港独有的饮食文化,源自于香港殖民地时代。当时西式餐点传到香港来,价格高昂,一般市民消费不起;价钱大众化、食品中西合璧的茶餐厅便应运而生,并受到香港市民欢迎。时至今日,茶餐厅已经是香港的餐饮主流,菠萝油、丝袜奶茶、鸳鸯、蛋挞这些茶餐厅食品,更已经成为香港的经典美食。
在茶餐厅,不只可以喝出丝袜奶茶的幼滑,还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精神面貌:从茶餐厅的中西食物,可见香港的多元文化;从一天的早、午餐、下午茶、晚餐及夜宵,可见香港人的灵活变通;从茶餐厅超长的营业时间及快捷服务,也可以看到香港人的勤奋及高效率。所以这次来香港,记得找一家茶餐厅尝美食、也看看香港人的生活百态。
美食推荐:
丝袜奶茶
请放心,奶茶里头不会有丝袜的!丝袜奶茶这个名称,其实与冲泡过程有关。冲泡茶叶时,师傅会以细密的棉袋隔去茶叶,原来白色的棉袋染上了茶色,还被拉长,远看还真的以为是丝袜呢!虽然奶茶跟丝袜没关系,但却跟丝袜一样幼滑,师傅会按经验混合不同品种的茶叶,再加入淡奶,做出一杯香浓的港式奶茶。
菠萝包
香脆的酥皮下是松软的面包,香气四溢,难怪成为茶餐厅、冰室及饼店里的宠儿。这款港式经典小吃因其金黄色、形似菠萝的酥皮而得名。据闻早年香港人认为面包味道单调,于是在面包上添加一层由砂糖、鸡蛋、面粉及猪油等材料制成的酥皮,增加美味及口感。把刚出炉热乎乎的菠萝包横切开,夹上一片冰冷的牛油,便是香港本土卡通角色麦兜爱吃的菠萝油了。
蛋挞
下午茶来一个蛋挞、一杯奶茶,是不少香港人的习惯;要说起香港人最爱的地道小吃,蛋挞也必定榜上有名。蛋挞源自英式甜品custard tart,但香港的做法却有所不同:用饼皮盛着蛋浆一起烘烤,做法独一无二。香港蛋挞又有牛油饼皮和酥皮之分,各有捧场的客人。牛油饼皮与西点的馅饼相近,口感爽脆之余比较完整结实;酥皮则由一层层薄酥组成,较为松脆。试试看您喜欢哪一种吧!
捞丁
丁,就是泡面“出前一丁”,捞是拌面的方式,所以捞丁就是拌泡面了。有些茶餐厅会用姜末、葱蓉同拌,配上香脆鸡排,的确让人食欲大开。
奶油猪
香港人称这种香脆小面包为“猪仔包”,涂上炼乳、奶油的猪仔包,就是奶油猪了。奶油猪烤得外脆内软,香气扑鼻,一口咬下,甜美又香脆。
大牌档
大牌档,就是路边摊的意思,在香港称作“大牌档”,是因为过去的摊贩都有一张很大的饮食牌照。现在,在中环及深水埗,您还可以找到一些大牌档,尝尝地道的风味。
在中环的士丹利街阁麟街一带有十多个已经营数十年的大牌档,每天中午及晚上有很多香港人到那里用餐。您可以找一个露天位置坐下来,看着厨师在火红的炉灶前炒菜,闻一下飘来的香气,点一两个港式小炒好好品尝,感受一下这种老香港风味。
豉油西餐
广东话“豉油”,即酱油,用中式酱油烹调的西餐,就是豉油西餐,是六、七十年代香港最高级的港式西餐。港式西餐厅是香港殖民地时代所衍生出的独特饮食文化,其菜式的特别之处,在于融合中西餐的精髓及烹调文化,可说是香港历史及文化的财产。
|